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兒童節剛過,現代父母培養孩子正確理財的觀念愈來愈被重視,銀行業者認為,理財教育其實牽涉到觀念、態度、知識、技能等,必須長時間貫徹,而且每個年齡階段也都應該有不同的教養重點。
銀行主管指出,家長可分4階段來培育孩子理財觀,第一階段是小學前(6歲以下)、第二階段是小學時期(7~12歲)、第三階段是中學時期(13~18歲),最後則是大學時期(18歲以上)。
銀行業者指出,孩子上小學之前,可再以3歲為分水嶺,因為3歲以前是孩子人格養成的關鍵期,特別是安全感建立很重要,而安全感和金錢價值高度相關,如果此階段孩子已開始懂得數數,知道數字多寡,也看過父母拿錢買東西後,就可以讓孩子認識金錢,試著讓他自己拿錢購物結帳。
至於來到學齡初期,可進一步讓孩子釐清需要與想要的差異,銀行主管指出,父母可以充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屬於慾望的想要消費,必須教導孩子學會等待,有特殊節日或表現時,才可能獲得滿足,或透過自我儲蓄達成。
銀行業者解釋,既然要讓孩子學習儲蓄,就有必要給他們零用錢,才能開始管理金錢,而這個理財習慣的養成階段,父母能否以身作則很重要,建議父母帶頭理性消費,親子一起記帳,討論金錢流向,學習收支平衡。
銀行主管指出,青少年階段的孩子生活開銷增加,又面臨升學壓力,常因零用錢透支與課業表現與父母發生言語衝突,這時父母應讓孩子瞭解家庭財務,傳達給孩子「儲蓄未來」的概念。
最後,孩子成年後,最重要的是理財教育關鍵是「實做訓練」,像是希望孩子學習賺錢就鼓勵去從事工讀,由付出勞力開始,知道賺錢要有代價後,再慢慢釐清興趣,接著把興趣、工讀與所學結合。
另外,銀行主管指出,有了收入就要會管錢,累積之前的消費經驗,必須讓孩子知道編列預算,才能有效把金錢做分配,同時要學會量入為出,一旦收入固定,就要建立持續的儲蓄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