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葳/專題報導、攝影
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地區,對於室內設計的想法與態度,近幾年正在演化,從早期重視收納、裝飾,進化成動線與機能至上。楊梅謝宅原本是殘破老屋,連天花板都崩塌,透過設計師重新定位空間機能,將廚房、開窗換個位置,更重要的是,它拆除老舊的透天街屋頂樓的閣樓平台,原本悶熱難耐的三樓與三樓半,瞬間成了一個通透空間,成為這棟建築物最具話題的空間。
「LESS IS MORE」這句設計名言,體現在楊梅謝宅,用簡單的線條、最平凡的建材,適度搭配色彩,三十多年的老屋,延續了新的生命,重現嶄新樣貌。
建築師徐忠瑋表示,重新定義格局,是楊梅謝宅最特殊之作。老舊的透天厝通常有些缺點,像是廚房位於最陰暗的角落,或是西曬,多數都有悶熱又陰暗的三樓與三樓半,越往高樓層使用度越低,一樓客用衛浴藏在樓梯下方等問題,外牆發霉斑駁,在楊梅謝宅整修前,有這六大問題待解決。
廚房移位 陽台轉向
建築師將客用衛浴挪到原本的廚房角落,舊廚房則轉個向,另設計延伸出中島餐桌,讓開放式廚房、餐廳與客廳相結合成公共空間因為原本陽台有嚴重的西曬問題,設計師將陽台包覆,僅留下採光窗,陽台空間轉彎,使用到原本次臥空間,陽台向西改向南,採光不減,解決問題。
特別的是,透天厝因為通風不佳,幾乎越往高樓層採光與通風越差,尤其是三樓半,因為空間狹隘,不好應用,多數人都用來堆放雜物,或當成神明桌、禱告室等等,徐忠瑋建築師特地將三樓與三樓半之間的樓梯改小,並將部分樓板拆除,讓三樓直通三樓半採光,日光得以揮灑至三樓空間,三樓使用面積倍增,由於孩子仍小,就當作謝宅成員的睡眠空間,另規畫更衣室、衛浴與工作台等。
原始建材 自然經濟
在有限的預算下,謝宅設計風格與建材很簡單,女主人因為在家教授鋼琴所需,除了特別重視隔音與隱私,琴鍵上的黑與白,則成為設計概念的主軸。徐忠瑋建築師巧用木頭、鋼板等元素,多面磚牆砌好之後,不再做多餘修飾,僅漆上水泥漆,部分空間甚至使用空心磚、馬賽克磚裝飾,也有幾面牆直接以水泥粉光,就當成牆面,質樸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