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奕瀠╱調查採訪】
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變化和科技發展,許多陪伴觀眾成長的地方戲院日漸消失,幾乎要全面退出舞台,但由於新一代經營者接手和堅持,以多元思考和方法力挽劣勢,賦予了老戲院新生命,因為他們「天天都在和老觀眾博感情」。
台南全美戲院第二代經營者吳俊誠自身就是個「老觀眾」。民國五十二年次出生的他,打從有記憶開始,便是進出台南多家戲院的「小觀眾」,那時光台南市就有三、四十多家戲院,每家都是人山人海。待吳俊誠的父親吳義桓買下戲院後,他的生活更是離不開電影,甚至還產生導演夢。不料,耳疾打斷他的夢,只好藉著經營戲院來維持夢想。
力拚轉型 舊舞台演新戲碼
「台南一中學長李安的國際成就,足以讓我堅持自己該做的事。」吳俊誠說起李安當年來全美戲院看電影的小故事及情感點滴時,充滿驕傲;就連戲院頂上老舊屋瓦因漏水拆除,他都做成一個紙鎮送給李安,也送給其他「老觀眾」-因為戲院是情感和記憶的傳承,只有保存下來,故事才能接著說。
只是,國際大導演的榮光和老觀眾相挺,都不足以對抗時代變遷和戲院凋零的趨勢,全美戲院得力求轉型,除了和中南部各項影展合作外,還出讓螢幕舞台轉播棒球和籃球,甚至給搖滾樂團登台舉辦演唱會。「全美戲院擁有電影和戲院兩項經營執照,是名符其實的戲院。」
吳俊誠表示,民國三十九年興建的全美保有目前台灣最古老的舞台,洪一峰和余天都登台演唱過,若能活化空間利用,必能開拓更多可能,如雞屎藤民族舞團更連續兩年利用全美舞台演出《府城三部曲》。
「曾經有個台東原住民部落的長者,稱呼電影是『看得見的布』,這多美啊!電影就是這麼一個做夢的地方,從一塊布幕就可以看到全界。」吳俊誠說,經營戲院,不也該像面對一塊布幕一樣,揮灑想像?但他謙稱,自己並無創造,只是承襲,「這種老戲院只要靜靜在那裡,就讓人充滿感動。」而全美這樣巴洛克式建築的老戲院,也曾吸引許多影人來此拍片,成為電影歷史重要標記。
面積廣闊的南投縣,卻只有南投和山明兩家電影院,原本瀕臨倒閉,這些年因國片熱潮,不但保留生機,更趁勢重新裝修,以嶄新面貌服務觀眾,宣示永續經營的決心。
分享故事 咖啡店展示收藏
「台中有很多新式影城,觀眾若要看電影便往城市跑,但我們如果提供好的觀影品質,觀眾會留下來,而南投遊子也會趁回家的時候,看場便宜的電影。」南投大戲院第三代蔡杰峰表示,票價便宜、能夠自由攜帶吃食進場,還有濃烈的人情味,都是地方戲院的特色和優勢,「我還曾看過有人帶著鐵盒便當,進場看電影。」
已有七十九年歷史的南投大戲院,今年初大刀闊斧砸下千餘萬重新裝修,廿七歲的蔡杰峰為了支持家人,也放棄台北的工作返鄉,協助經營,並透過網路行銷和餐飲創意,在戲院旁開了家「能分享故事」的咖啡店,從第一代放映機到電影畫報,還有使用戲院老照片細心編排的菜單,都能讓老觀眾回味過去,也能讓新一代認識歷史。
喚起回憶 神隱阿嬤當號召
除此之外,蔡杰峰還在臉書上製作一幅幅吸引人的戲院漫畫,甚至以阿嬤當品牌打出許多餐點創意,「阿嬤從戲院一開張就在了,既當剪票員,還當電影廣播車小姐,聲音傳遍南投各鄉鎮,當地人對她都充滿感情。」阿嬤因身體不好,許久未出現,也引起許多鄉民關心,蔡杰峰便以「神隱阿嬤」作為行銷品牌,一方面推崇她長期為戲院奉獻,另一方面也勾勒民眾對她的情感記憶。
「有位觀眾回憶,國中某次考試,全班成績都不好,老師氣到要打人,此時電影廣播車開過,傳來阿嬤宣傳《老師不是人》這部電影,那特有的台灣國語腔調,讓全班都笑開,老師也不打人了。」蔡杰峰以此為例表示,這些故事都呼喚著民眾對戲院的情感,只要記憶能傳承,那麼戲院就能繼續存在。
九二一重創南投,也讓戲院難以為繼,不過,第二代經營者蔡定宏仍放了免費電影一個星期,安撫鄉親。「阿嬤和父親都說,我們家所擁有的,都是南投觀眾給我們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回饋給社會。」蔡杰峰說,這是一份在地情感,再怎麼困難,經營者都斷難捨棄戲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