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8490
撰文者:賴憲政
非讀BOOK 2014.07.12
我現在真是無車一身輕!
我經常要搭計程車趕錄影和演講,每個月大約花四千元的交通費,朋友跟我說,「憲哥你這樣也浪費了!不如自己開車,把錢省下來。」其實不然,對照我過去是有車階級,每個月在外所花的停車費還遠遠超過四千元,值得一提的是,我把停車位租出去還倒賺八千元!
還沒買車之前,我也很想要晉升為有車階級。我好不容易存到了錢,以169萬元買下人生第一輛車,也就是我朝思暮想的賓士,簡直樂瘋了,還記得有一天特別把車擦得閃亮又打蠟,風光開回老家,引起街坊鄰居的關注,不明究底的阿伯還問我,裕隆汽車有出這款的,怎麼都沒看過?原本從小看不起我們家的親戚,也堆滿笑容來摸摸我們的新車,問東問西的。也許是出於炫耀的心理,我突然不那麼氣他們,和他們分享我很趴的新車。
廣告
企業正面臨轉型危機嗎?了解實戰工具避免轉型瓶頸!
加入車奴一族,反成了「套牢」的開始
我每天開始把賓士當小三來照顧,晚上都把車子的裡裡外外擦得乾乾淨淨,離開她之前還左看右看,才依依不捨回家,就希望明天的太陽趕快出來,再帶她一起去上班。
到了放假日,我就會開車帶全家人出去玩,從透早就把小孩們都挖起來出門玩,一直玩到晚上回家,才有「物盡其用」的爽快,全家四人一起在大自然度過假日的悠閒生活,成為我幸福的回憶。
小孩會長大,慢慢地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寧可和同學出去玩,也不想跟我們LKK度過周末假日,買車12年內才跑了五萬八千公里而已。到了後期更慘,因為我的新工作離家只有一百公尺,根本不需開車;常常會有各地的演講邀約,南北奔波全靠飛機,那時沒有高鐵;市區礙於停車問題,都是靠捷運、公車、計程車趕場。車子每天都在停車場休息,只好和太太在假日開出去「遛車」,讓車子暖暖身。就在2000年,我決定把「她」賣掉!
廣告
close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Powered by GliaStudio
因使用率很低想賣車已經有一段時間,我算了算,車子一年的相關開銷(稅金、保險費、基礎保養等)不含油錢和在外的停車費,差不多要20萬元,如果我把車賣掉有一筆錢,把車位租出去,每年還有9萬6千元,這樣一來一往豈不就差了30萬元!不比不知道,比了嚇一跳。果然小三難養,還是趁早賣掉好了!
賣掉之後,其實對生活沒有太大改變,因為我的確很少用車,卻因此每年多了30萬元,有賺到的感覺。我開始仔細研究買車的投報率,我發現經常開車的人大約十年換一部車,假設一個人一輩子換3部車,以國產車50萬元來說,那麼他這輩子的買車本身的成本是150萬元,若拿這三筆錢投資,買到10%的投資商品,30年會滾出1338萬元。如果買的是進口車,以100萬元來計,買三輛是300萬元,同樣的投報率所滾出的複利是2677萬元。這樣算來,買車也太傷了!
我並非勸大家都不買車,尤其對於家中有老有小的家庭來說,有車就能免除把大包小包揹在身上的不便,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或學步兒也比較便利。但是年輕人買車是有技巧的,由於新車從車廠運送一落地,價格就落了三分之一,所以能買車況好的二手車,就不要執著新車不可。
晚點買車買包才是王道
我建議,最好買開了三年的中古車,這時的車況不錯,百萬元的房車大約只要50萬元就可以入手,總價更低的不到20萬元就能買到,是CP值最高的選擇。
況且,國內中古車的制度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有制度,小資族別陷入買車一定要新車的迷思,倒是跟中古車商選購時,一定要選擇有信譽和保障的店家,或品牌車廠自己經營的二手車商。
我更建議,年輕朋友想要買車,不妨十年後再真正下手。如果你剛入社會很想買車代步,先忍住把錢省下來買定存股,也許過了幾年打算結婚,再忍一下先拿去當購屋頭款。等到小孩接續出生,再慢慢考慮是否有實用性。早十年或晚十年買車,對你的理財有重大的影響(見表)。
車子之於男人,名牌包之於女人,都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物質魅力。我會建議小資女晚五年買名牌包,本來只能買一個包的錢,就可以買三個。有許也些姑娘會抗議,名牌包每年都在漲,就是要趕快買才會賺到。但是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許多精品基金的漲幅遠遠超過包包的價格。如果你把買名牌包的預算先省下,先買精品基金當LV的股東,放個五年慢慢漲,五年後來看,原本只能買一個中型包,這下連宴會包和大包包的預算也存到了。
現在也很多二手包包專賣店,遠比原價划算多了,就和二手車一樣,包包只要「揹過了」,哪怕只是原包主揹過一次,價格就大幅滑落。我希望有正式場合需求的小資女,如果能擺開迷思,晚五年買名牌包,甚至二手包,妳的財富一定會比揮霍無度的同齡女生攢錢更快速。
晚點吃棉花糖就能存下更多錢。第一,你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第二,你的交友圈的樣貌,如果把這兩點勾勒出來,搭配你的賺錢能力,就能瞭解你這輩子是否能夠存錢,能存小錢還是大錢了。很多人對於自己的金錢管控很嚴,但是卻不知道錢是怎麼花掉的,仔細檢視才發現,很多花費都跟社交有很大的關係。
假設你假日就經常受到朋友邀約,去高檔餐廳消費,再去KTV唱到晚上,席間大家互相比包包、手錶、手機和新買到的衣服、鞋子,如果有人的行頭不稱頭,還會說對方很遜,該去「改頭換面」,要不然就跟大家格格不入。對於一個小資族來說,這種社交方式不可能存到錢,而且還會因為被這種氛圍誤交到狐群狗黨。
現在年輕朋友就算很宅,也免不了在Facebook看到親朋好友買了什麼、去了哪裡,雖然達到分享的快樂,有時真像是大家在比誰的生活比較爽快;更不要說有些千金或年輕的富太太會在部落格鉅細靡遺介紹自己的美好生活。我想強調的是,你所看到的「美好生活」,是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過的,以台灣大部分人民都是受薪階級來看,絕大部分面臨各行各業薪資未調、甚至倒退的情況。在全球化浪潮和M化的社會裡,還有我們不知道的社會弱勢,每天都為下一頓發愁。
與其羨慕別人的八字比較好,不如慶幸自己得以溫飽。趁還年輕,誠實面對欲望,多作一些消費觀的調整,晚幾年買你想要的東西,會早幾年得到你需要的資產,先犧牲享受,再享受犧牲。
你不一定要有信用卡
我出門只帶現鈔,從來不帶信用卡出門,我兩個兒子也只有提款卡,所以我們家採用「不預支的消費模式」,看來我們父子三人應該算是這年代的少數民族了。只有我太太跟我們出門時,會帶著我的副卡,但是那張卡只是帶安心的,畢竟台灣的街頭巷尾提款太方便了。
我有個朋友說使用信用卡能省錢,例如一群朋友聚餐,說好大家各付各的,但是由他來刷卡,其他人付現金給他,這筆消費就可以入到他的信用卡紅利點數,能省下幾塊錢的現金回饋。理論上是看似合理、可以回饋一點小錢,但是可別忘了人性是軟弱的,當你吃了一頓大餐,結束後還多了好幾張鈔票在皮夾內,不但完全沒有消費的感覺,反而有賺到的假象,因此把那幾張鈔票花掉就更容易了。然而,這筆帳直到下個月帳單寄來,你才會真正的支出這筆帳,一來一往反而花錢的速度更快了。
百分之八十的卡奴會說,我不是真的要把錢刷爆,這是環境所逼而不得不為的,但是經過我側面的觀察,大部分的卡奴都是個性使然,在消費習慣上不夠自持,所以要斷絕敗家習慣的簡單方式,還是先把卡剪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