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10日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今天表示,國內醫界調查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合併憂鬱或物質濫用現象,「網路成癮」不該單純視為個人嗜好,應列為「疾病」診治。
他表示,從西元2005至2009年,他偕同高雄醫學大學團隊針對高雄縣市數千名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深入學校問卷訪談及醫生確診方式調查研究,再整理分析發現,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率約在10%至16%間浮動;生活比較自由的大學生網路成癮增加,在10%至20%間浮動。
陳正宗表示,高醫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出現憂鬱或酒精、藥物等物質濫用症狀,及或多或少的社會功能不良行為。
他指出,臨床「網路成癮」定義為「1天連續上網7小時,且連續3個月同樣行為模式」,即會出現社會功能不良行為包括:電腦關機有坐立不安、打人、焦慮易怒及腦海浮現網路畫面;還有拒絕與人社交、不吃飯、翹課、翹家及自我控制力差等。有1名高中生網路成癮案例,因為父母一再嘮叨要他參加家族聚餐,竟出手對父親施暴。
他說,網路成癮率人口在經濟及資訊科技發達地區比較多,但有人視為僅是個人嗜好導致社會適應不良;也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應對症治療,高醫團隊研究支持後者看法。
他表示,全球精神科尚未形成對「網路成癮」臨床治療標準的共識,美國醫界精神科正著手制定治療準則,「網路成癮」病症治療分藥物及心理情緒疏解,期能為這些人找一個重生的出口。1001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